横河林场位于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,中条山林区东端。地理坐标为东径112°4′--112°14′,北纬35°14′--35°28′,东西宽23公里,南北长32公里。东与析城山林场相靠,北与阳城县阳陵林场相连,西与历山保护区和中村林场毗邻,南靠河南省济源市邵源镇。辖区地跨三镇两乡(横河镇、次营镇、河北镇一部分,董封乡、驾岭乡),涉及73个行政村,708个自然庄。

    一、地理环境
    1、地质、地貌
    林场海拔高度在675至1980米之间,相对高差1305米,海拔最高处在林场西部的老鳔山,最低处在西南部边界的桑园河。地貌属大起伏侵蚀中山,岩石主要由花岗岩、片麻岩、石灰岩、砂岩、砂页岩等变质岩组成。林场境内地貌属低山丘陵区、地表分隔零碎呈波状起伏,地势北高南低,境内群山起伏,沟谷纵横,林场境内海拔789—1348米,岩石主要由砂质页岩、泥岩等组成,表面覆盖第四世纪黄土母质,属中低山林区。
    2、气候
    林场辖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,年平均气温9.85℃,最高月平均气温22.8℃,最低月平均气温-8℃,极端最高气温35℃,极端最低气温-20℃;年日照时数2570小时,年降水量700-800毫米,多集中在7月至9月份,无霜期188天。
    3、土壤
    土壤主要为淋溶褐土、褐土性土和棕壤性土,淋溶褐土占62%,土壤肥沃,有机质含量较高,土层薄、中、厚面积比为0.1:0.8:0.1,有林地立地条件Ⅰ、Ⅱ、Ⅲ级,面积之比为0.7:0.1:0.2。境内水土流失相对较小,每年流失5万立方米。
    4、水文
    境内有董封河、盘亭河、西阳河、园河四条河流,董封河与园河在阳城县汇作获泽河流入沁河归黄河;盘亭河流经林场的主要林区入河南归黄河;西阳河发源于林场西部经垣曲入黄河,四条河流均常年流水,清澈见底,水质优良,水流量达到600万立方米/年。
    5、植被
    森林植被中乔木以辽东栎、油松、华山松、栓皮栎、侧柏为主,其次是杨树、桦树、僵橡、五角枫、构楸、白蜡、漆树等,七十年代引入少量华北落叶松。灌木主要有绣线菊、黄刺玫、连翘、荆条、忍冬等。草类以羊胡草、蒿类为主。
    6、旅游资源
    横河林场旅游资源丰富,是开发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。旅游发展坚持“保护优先、合作开发、资源共享、共同发展”的原则,重点以生态建设为主,建设小尖山、析城山、银河峡等旅游景点。是中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林场和地方政府合作已初建部分基础设施,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。
    二、森林资源
    1、各类土地面积
    横河林场经营总面积33.64万亩,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3.64万亩,林业用地中,有林地面积28.84万亩,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5.8%;疏林地面积0.20万亩,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.6%;灌木林地面积3.66万亩,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.9%;未成林面积0.94万亩,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.7%。
    2、林木蓄积、覆盖率
    横河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933743立方米, 覆盖率为85.8%,有林地蓄积量932782立方米,疏林地蓄积量761立方米。
    3、生态公益林面积
    横河林场生态公益林区划为国家公益林、省级公益林,其中国家公益林3.53万亩,省级公益林29.85万亩。
    三、社会经济条件
    受当地气候、地理、交通及经济发展条件限制,该区域为农业区,辖区73个行政村,境内总人口2.4万人,劳动力0.63万人,人口分布分散,耕地面积10.6万亩,粮食产量25000余吨,人均占有粮食1500余斤,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、玉米为主。本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、外出务工等为主。经济发展相对较慢,人均年均收入4000元左右。
    四、机构设置
    横河林场始建于1949年,体制为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,隶属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。场址设在阳城县横河镇横河村,距县城50公里林场。场部设有办公室、财务室、业务技术股、天保公益林办等股室,下设索泉岭、口河、暖辿、烧犁铺、鳌背、次营6个管护站和石板腰、苏村、李圪塔3个苗圃,截止2022年1月,全场在职职工25人,离退休职工50人。在册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15人,高级工程师1人,工程师4人,助理工程师2人,助理会计师1人。

    五、林场发展
    至建场以来, 在一代代干部职工的努力下,林场坚守”严格保护、积极发展、科学经营、永续利用”的林业发展方针,普遍护林、大力造林,积极进行森林培育,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20万立方米,造林4万余亩,抚育森林10万余亩,发展苗圃900余亩,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
   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不断深入,林场功能定位逐步向生态公益型转变,制度建设、林场管理逐步规范,森林培育管理优质高效,产业结构调整更加优化,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,资源经营与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持续,持续升温的森林旅游和产业开发为林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